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精致淮北”民企铸魂

浏览:3874    发布时间:2013-08-23 15:40:09

“‘凤还巢’客商及本地民间资本投资享受外商投资同等待遇”,“民营企业规模与转型并重” “资金、用地、用工三者并举保障中小民企发展”……近年来,淮北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发挥民营企业主体作用,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逐渐吸引了海聚信息、理士电池等一批民企回乡投资兴业。

在淮北市委书记肖超英的眼中,淮北的民营经济发展在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两方面仍存在短板。她指出,外部环境的发展空间有限、综合服务体系不到位,再加上企业自身在规模、产业、管理及人才方便的缺失,形成了当前制约淮北民营积极发展的关键因素。
       她强调,未来淮北将进一步转变思想、立足实际,建设一个产业精良、文化精深、城市精美、作风精细的“精致淮北”。淮北将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铺天盖地”扩总量、“顶天立地”上档次,成为建设“精致淮北”的中坚力量。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精致’是一个目标、一种理念,其外在形象是精品,内涵理念是极致。民营经济作为打造精良产业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精致淮北梦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7月底,肖超英在接受本刊采访组独家专访时一语道破。
 

  激发企业主体作用
 
  与省内其他地区一样,淮北近年来也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在多项扶持政策并举之下,淮北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已经由2007年的37.5%提高到2012年的41%,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呈现“总量扩张、实力增强、技术进步、贡献提升”的四大特点。
 
  从总量加速扩张上来看,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淮北累计新增民营企业3000多户,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8815户,注册资本321.3亿元,同比增长23.5%和57.1%。“尤其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淮北民间投资也已是主角,其占比已达75%以上。”肖超英特别强调。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更是毋庸置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淮北市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经达到298户之多,诸如口子酒业、华孚色纺、安徽宝迪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已经成为淮北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在此基础上,更有以中意胶带、理士电池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0%;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中,民营企业占78.9%;全市5个“中国驰名商标”均为民营企业获得,全市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58个,其中民营企业40个,占69%。
 
  “日渐完善的扶持政策和对民企的实质性资金补贴为近年淮北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力支持。”肖超英指出,在政策方面,尤以今年下发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的通知》为代表,文件中淮北对省委、省政府的20条措施都进行了逐条分解落实。特别是注重发挥要素的保障作用,通过市场手段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资金方面,淮北积极推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多措并举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5.96亿元,较年初增加23.52亿元,增长22.96%;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19.51亿元,全部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用地方面,借助工矿废弃地试点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依法清理处置闲置土地,优先安排重大项目用地计划,进一步改善了土地要素环境。在用工方面,鼓励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启动民营企业用工服务行动计划,举办专场民营企业用工招聘会28场,推荐5197人成功实现就业再就业。
 
  不仅如此,淮北还在财政上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实质帮助,不仅对认定的困难企业实行“五缓四降两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年约减少各项收费9000万元,每年更额外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经济的各项发展。
 
  “尤其是对于‘凤还巢’的客商及本地民间资本投资,享受外商投资同等待遇。”正是由于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再加上食博会、煤博会等招商平台“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招商,山河智能、思朗食品、理士电池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淮北。
 
  “但光有政策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激发企业自身的主体作用。”肖超英说,这主要从推动民企上规模和推动民企转型升级两方面来攻坚,目前都已经有所突破。
 
  从规模上来说,淮北深入实施的“百亿口子”计划已经培育出了以口子酒业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转型升级成效也逐步凸显,以中意胶带、理士电池等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发展迅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对症下药
 
  虽然民营经济正日渐成为淮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对于淮北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肖超英也毫不回避。
 
  “当前淮北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全省和皖北地区”,肖超英举例说,目前淮北还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规模最大的口子酒业应税销售收入31.86亿元,还不到201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65.69亿元的一半。
 
  而在她看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两大原因。
 
  从外部环境来看,首先,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仍然有限,虽然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更多的领域,但是却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执行起来不到位;全社会对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情还不足,对民营资本的包容还不够;其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还未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缺乏,中介服务机构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现阶段淮北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从企业自身来看,一是企业规模不大,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二是产业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传统三产或劳动密集型企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盈利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三是管理水平不高,多数企业还处于家族式管理和经验式管理的阶段,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四是人才资源稀缺,人才难以留住。
 
  尤其是对于人才匮乏这一点,安徽海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潘林感受颇深。7月30日,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在淮北市处于经济转型的现阶段,对人才、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才是第一要务。
 
  “从传统产业转向新兴产业,有没有能够承担转型的产业是关键,而突破口在人才”,在淮北市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下,潘林想要通过自己的企业给淮北市的人才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尽一点绵薄之力。
 
  肖超英表示,要想解决当前淮北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推动企业发展、加强平台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来对症下药。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淮北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思路是以扩大存量、抓好增量、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破除发展障碍,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新创造活力,把民营经济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和强大支撑,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肖超英说,针对民营经济发展,淮北早就已经制定好了每个阶段的目标。确保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600户、个体工商户1.5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6%,占全市GDP42%以上,实缴税金增长16%;到“十二五”末,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50%以上;到2017年,民营企业达到1.6万户,万人拥有企业数达到72户,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
 
  “未来,淮北将在结合上级新精神、立足淮北新实际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产业精良、文化精深、城市精美、作风精细的‘精致淮北’,这既是全市人民的淮北梦,也是中国梦的淮北篇。而民营经济作为打造精良产业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精致淮北’梦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肖超英表示,淮北将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铺天盖地”扩总量、“顶天立地”上档次,成为建设“精致淮北”的中坚力量。

您是第 36920859 位访问者!皖ICP备20012452号-1、公安机关备案号:34060002010007管理登陆
Copyright 2008, HuaiBei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淮北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技术支持:淮北市普众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07号